当前位置: 首页 > 足球新闻

足球报:佛得角14人是出生在海外的归化 48队世界杯归化的狂欢

10月16日讯 在谈到佛得角队历史首进世界杯时,《足球》报撰文认为,佛得角队有14名出生在海外的归化球员,48队世界杯成归化的狂欢。

佛得角历史性地首次进入世界杯,而赛后次日,所有25名国脚都要离开,包括14名出生在海外的归化球员。世界杯扩军的狂欢,属于昔日没有实力出线的“足球不发达世界”,同样也属于看到征战世界杯希望的归化球员们。扩军表面上扩大了世界杯的“足球版图”,实际是让欧美足球发达国家球员通过激进的归化“捷径”,得到原本不可能得到的世界杯履历。这是足球世界“不发达国家”的胜利,也是足球发达国家二三流球员的狂欢。

国际足坛从来都存在跨足协的人才交流,但从未有现在的地缘覆盖度、人才数量级和竞争激烈度。越来越多的“足球小国”,在批量归化球员大潮中疯狂“内卷”。根据数字传媒VOX的分析,1990年世界杯仅有6.2%的参赛球员出生在其代表的国家之外,2022年世界杯比例飙升到16.5%,预期2026年世界杯比例将继续大幅上升。

世界杯已出线的28个足协代表队,全部有出生在海外或非原住民的移民后裔球员,其中归化球员人数超过10人的几乎占1/3。佛得角是最新的“批量归化”受益者,实行“批量归化”战略的协会还有伊拉克、阿联酋、印尼、苏里南、库拉索……

批量归化的足球人才跨境流动,既创造了空前的机遇,也带来了空前的失衡。尽管佛得角主帅强制要求更衣室只允许球员说当地的克里奥尔语,强调文化归属感,而这正反衬了佛得角在归化了大批葡萄牙、荷兰足球体系培养的人才后,原生足球和文化认同感的缺失。

愈演愈烈的归化潮,正迅速将国家队足球从天然的民族国家层面的体育对抗变得越发功利化。在进入世界杯带来的巨大商业回报方面,“疯狂”推进批量归化的足协,与渴望从世界杯扩军中获利的归化球员形成“双向奔赴”效应。

球员数量和实力取代血缘和文化归属感,逐渐成为归化的优先标准。佛得角两年内归化了9人,其中包括了他们出线的大功臣利夫拉门托;印尼最近18个月归化了16人,中北美的库拉索仅今年9个月就归化了11人。另一个极端是主推非血缘归化的阿联酋,近年从巴西、阿根廷、葡萄牙、克罗地亚、法国、加纳等地归化了至少20名球员。

批量归化能在短期内提升国家队的实力,但也带来了巨大的争议。争议焦点在于扩军引发的归化潮,真正的受益者是谁?批量归化带来的世界杯出线,是否能真正为本土青训和联赛带来质的提升?

在48队的世界杯上,人们能看到更多由荷兰、法国、葡萄牙等国培养的球员,代表不同的国家比赛。批量归化或许能短期内帮助足球小国提升竞争力,但从长远来看,足球发达国家或许会获得更大回报。毕竟这些归化球员绝大多数仍在欧美发达联赛踢球,很难为其归化国本土联赛以及青训系统带来直接的影响力。

为了保持由归化球员带来的竞争力,这些足协很大概率会形成“归化依赖”,反而压缩了本土青训球员成长空间。2010年依靠批量归化球员时隔24年重返世界杯的阿尔及利亚,就是典型先例。15年后,这次阿尔及利亚出线的大名单,依然有多达18人出生在欧洲,其中23岁以下的6名新人全部是归化球员。

如何平衡批量归化的短期效应与长远影响,恐怕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各国足协面临的战略难题。

标签:   足球  英超  西甲  意甲  德甲  法甲  五洲  中超  中国足球    

推荐新闻

足球集锦

更多